查看原文
其他

获国际大奖!华政学子和数学建模的一次“浪漫约会”!

华小青 华政青年 2023-07-10

记者:苏钰婷

编辑:蔡依佳

图源:受访者

校审:张浩

排版:马雨薇

责任编辑:胡锡


第38届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在近日公布获奖结果

我校两支队伍在本次比赛中

斩获二等奖的优秀成绩

在这场个人能力与团队精神

缺一不可的盛赛中

他们是如何做到

将独立思考最大化的同时

配合得天衣无缝呢?

接下来,就让华小青带你一起探究

在获奖的光鲜背后

所不为人知的刻苦备赛过程吧!


数学建模真的令人望而生畏吗?


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最高规格、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


赛题共分为六类MCM共有3道题:A题为连续型、B题为离散型、C题为大数据;ICM共有3道题:D题为运筹学与网络科学、E题为环境科学、F题为政策。比赛要求三人为一组,在四天时间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重在考验参赛选手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后续培训、备赛的过程很长,所以我们其实从去年开始就进行了人员选拔方面的筹备。”指导老师陈德强。与我们刻板印象中认为的参赛选手必须是理科型人才不同,这项综合性赛事鼓励各学科背景的本科生积极参与。“比赛的题目往往具有历史、生活背景,不同学科都有涉及,所以我们在选拔的过程中首先是以计算机专业为主,但也要把其他专业的学生吸引进来。”陈老师笑着说。通过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选拔、组队,经过以陈老师为代表的专业老师培训指导以及模拟选拔后,我校一共有11支代表队参加了最终的比赛。


“参加比赛首先是出于对数学建模好奇,其次想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来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快速处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这是我校获奖队伍选手之一的纪雨蕊同学的参赛初衷。而另一名获奖队伍选手代表白丹同学则认为自己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学习相比,占着同等或者更重要的地位,“参加比赛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能较为高效的锻炼实践能力的方式。”正是有着这种对于个人能力培养、运用的决心,才驱使以纪雨蕊、白丹为代表的所有参赛选手在整个备赛、比赛过程中甘于吃苦耐劳,为着共同的胜利目标齐驱并进! 



如果说比赛是在万众瞩目下向着终点冲刺的时刻,那么备赛的过程就是千千万万次在跑道上不为人知的训练


陈老师在带领选手备赛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比赛要求将训练分为三大类:一类注重算法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对常见的算法模型进行培训;一类则致力于提升选手的编程和计算能力,让模型可以算出来;还有一类强调英文能力,要求将科技论文用专业英语术语表述。这样分门别类的训练大大提升了团队中不同专长的选手的应赛能力,使得不同专业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从而将我校参赛团队的优势最大化


提起备赛经过,纪雨蕊同学回忆道:“我们很幸运,今年的比赛学校贴心地为我们提供了明实楼的439号实验室,让队伍之间有机会进行线下交流。其实刚见面大家都比较拘束,不过实验室氛围很好,大家会对拿到手的题目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一次次交流碰撞中,我们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


实验室里大家正在思考与讨论


但是由于疫情原因,有段时间的备赛不得不转至线上进行。“同学们在特殊时期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还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确实很不容易。”陈老师感叹道。 


针对赛前准备的线上会议


比赛过程真的一帆风顺吗?


本次比赛时间为2月18日早上六点至2月22日早上九点,我校两支获奖团队结合碳中和和碳达峰的热点,选择了关于森林碳固存的问题。在查阅资料后,团队根据题目提供条件制定了一个可以平衡森林固碳价值与其他价值评价方式的森林管理方案。“我们团队选择的是ProblemE--林业固碳技术,通过建立碳封存模型以及决策模型,将平衡森林的各种价值考虑在内,帮助森林管理者制定了最佳的森林管理战略,以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白丹同学告诉华小青。


虽然最终成绩十分优秀,但比赛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团队在中间处理一个模型的时候遇到了一些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也因此阻碍了我们其他项目的进行。”白丹同学提起比赛中的一个小插曲,“一开始进展缓慢,我们团队三个人的任务几乎都不能继续开展下去,差不多僵持了一天才找到问题的突破!”期间她所在的团队尝试了BS法等方法来开拓思路,她笑着说:“当时那种用脑过度的感觉真得特别难忘!”好在最终团队顺利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并最终策划出满意的方案。


对于纪雨蕊同学所在团队来说,困难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比赛过程中的整体速度可能是不太好掌握的。直到第一天过去,我们才选定好题目,”然而那似乎只是挑战的开始,“我们花费了近一天时间思考各种可能性,排除了很多种可能,最终才一步步确定了思路。”提起这段回忆,她有些心有余悸,“当时最怕的可能就是时间不够用,大家在茫茫资料里摇摆不定……”所幸备赛阶段的训练与磨合给予团队强大的应变、调整能力,“还好我们队伍的核心凝聚力很强,大家都很乐观,所以我们在全力以赴的同时也互相鼓励、坚持下去。”也正是这样的团队精神,支撑着他们在这次比赛中大放异彩。


分别以白丹、纪雨蕊同学为代表的

两支胜利团队的获奖证书


这项赛事真的悄无声息吗?


谈及这次的参赛经历,纪雨蕊同学表示,这是让她了解数学建模的一个契机,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白丹同学认为:“我曾经有段时间对未来感到迷茫模糊,但是这场比赛在让我提高自己建模能力以及巩固英语水平的同时,又探索了感兴趣的领域,对今后的职业发展也多了一个参考。”


带领并见证我校队伍多次在该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陈老师认为这次的胜利得益于队员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钻研劲头以及团队之间长久的磨合与完美的配合。“我们的队员来自不同专业,大家的知识背景是不一样的,而参加比赛呢,又是一个交叉性知识学习、锻炼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所以就要求大家在互相磨合中扬长补短,求出最优解。”陈老师这样告诉华小青。让他倍感欣慰的是“很多之前参赛过的老队员在忙着备考研究生的同时,也愿意抽出时间辅导他们的师弟师妹”,学生与学生之间经验的交流和老师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是不一样的,会带来更多的收获,而这种“传帮带”精神也为团队的发展增添了些许薪火相传的意味


同时他认为,在我校教务处积极开展“一流本科”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作为以实践运用为主的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也在配合以理论知识为主的第一课堂和专业性的调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作为第一课堂的法学类课程冲击更高教学水平的同时,第二课堂的活动(例如本次的赛事)也在配合着第一课堂的调整,同时通过“传帮带”的薪火相传推动闭环的良性循环,提升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并为提升我校整体的学生素质起到了积极影响,从而推动我校法工交互、法工并举的进程,为我校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有参赛意愿和相关方面兴趣的同学,白丹同学给出的建议是“勇敢尝试”,她认为“无论结果怎样,在长达四、五天的时间里,和队友一起高度集中的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经历会为你的大学生活增添难忘的回忆”。纪雨蕊同学也赞同“放手一搏”:“ 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你与它的适配度呢?当全身心投入到题目当中去时,就可以有效缓解压力!”这次的经历无疑为参赛者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他们也希望大家能够踊跃参与其中,去体会数学建模、团队合作的魅力。


作为专业指导老师,陈老师也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这项比赛。当华小青提及报名参赛上的疑惑时,陈老师表示,大家不要因为赛事偏向理科的专业性而产生畏惧心理,团队需要的不止是理科人才,也要求有其他文科专业的同学进行配合,所以可以勇敢地积极尝试。


了解完大家的参赛经过

屏幕前的你

是否对这个既能锻炼个人能力

又能培养团队精神的比赛有些许心动呢

不要犹豫快快来报名吧!

心动不如行动

速速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

了解更多信息吧!



每年十月份

学校将开启正式的面试招新

下一届大赛上

希望能见到你的身影



近期精彩回顾✦ 今天,为这份舌尖之礼点赞!——抗疫67天,打响“米粉大作战”!✦ “送你一匹马”——精装玩偶特辑✦ 98人!来自明珠楼的“神秘”力量
 END源||华政青年·融媒体中心
等你参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